会议日程
日期 | 时间 | 会议内容 |
9月28日 (上午) | 8:30-9:10 | 大会开幕式 |
9:10-9:25 | 与会代表合影 |
9:30-10:00 | 杨 光 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 次生性水生适应的进化机制:从基因、基因组到进化发育生物学 |
|
10:00-10:30 | 卜文俊 教 授 南开大学 巨涧黾属螺旋分布格局的谱系地理与成因解析 |
|
10:30-10:50 | 茶歇 |
10:50-11:20 | 胡义波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野生动物保护:基因组学和大数据视角 |
|
11:20-11:50 | 吴东东 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灵长类动物进化与遗传 |
|
9月28日 (下午) | 14:30-15:00 | 任国栋 教授 河北大学 世界拟步甲物种多样性与分布格局 |
15:00-15:30 | 邱 强 教授 西北工业大学 鹿茸再生的进化发育机制及其生物医学意义 |
|
15:30-15:50 | 茶歇 |
15:50-16:20 | 宫 磊 教授 东北师范大学 小麦细胞器基因组替换引发核质协同响应的模式和潜在应用 |
16:20-16:50 | 邰发道 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高社会性田鼠的发现及其在社会行为研究中的运用 |
16:50-17:20 | 李 钢 教授 陕西师范大学 濒危动物保护遗传学和感官演化研究 |
17:30-17:50 | 大会闭幕式 |
特邀嘉宾信息
张雅林:博士,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农业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农业部昆虫研究所所长、昆虫博物馆馆长、昆虫分类学报主编。曾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副校长,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蝴蝶分会理事长、陕西省昆虫学会理事长等。主要从事昆虫系统学、生物多样性、资源昆虫和药物研发等方面研究,先后主持科研项目50余项,在半翅目头喙亚目和鳞翅目蝶类分类、斑蝥素等资源昆虫研发利用、传粉昆虫多样性、降解塑料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论文700余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0余册,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13件、省部级科技成果奖3项。主讲博士生、硕士生、本科生5门课程,指导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百余人。获陕西省教学成果特等奖、一等奖各1项。
任国栋:博士,河北大学二级教授和特聘教授,坤舆杰出学者,博士生导师,陕西师范大学动物学专业昆虫学方向1995届博士生。曾任河北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官网院长、河北大学博物馆馆长、动物学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主任、河北省动物系统学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主研方向为昆虫多样性与系统进化、昆虫生物地理学与产业化、文化昆虫学等,发起成立河北大学博物馆,先后发现和命名昆虫新分类单元近700个,并发现了一批中国新纪录甲虫属种。迄今主持各类科研项目83个(国家级32项,省部级和社会项目51项),获得省部级成果8项;编著学术专著52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600余篇。现任国际自然保护地联盟自然教育(IAPA)工作组成员、《中国动物志》编委会委员、河北省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曾任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12、13届评审组专家、中国昆虫学会第八、九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昆虫区系分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甲虫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北省生物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等多项职务。兼任《Zoological Systematic》等7个学术刊物编委会委员。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专家、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全国优秀课外科技竞赛指导教师等多项国家级荣誉。
卜文俊:博士,南开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官网教授,南开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官网昆虫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基于分子、形态和地理分布及其他生物学数据的半翅目异翅亚目等昆虫的分类、系统发育与进化、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研究, 在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50余篇,合著专著三部、译著一部、教材二部。指导博士后15名,培养博士生和硕士生70余名。现任中国昆虫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动物学会理事,国际生物多样性计划中国委员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生物科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高校生物学教学研究》副主编,《中国动物志》、《动物分类学报》、《昆虫学报》、《昆虫分类学报》、《ZooKeys》同时等期刊编委。曾任国际异翅类昆虫学者协会主席TheInternational Heteropterist’ s Society ,2014-2018。主持完成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等各类项目40余项。
乔格侠: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于1983年和1987年在陕西师范大学生物系攻读学士与硕士学位。现任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兼任国家动物博物馆馆长和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主任。承担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多个国家级项目,2003年获得周尧昆虫分类学奖励基金”一等奖(独立完成人),2006年被评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优秀教师”,2012年被评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获评中国科学院“优秀研究生指导教师”,2017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第五届“十大杰出妇女”。主要从事蚜虫系统学、分子进化、生物地理学、蚜虫与植物和共生菌关系及蚜虫监测防控等领域相关研究。提出通过获得新寄主进而分化是蚜虫多样性演化的重要模式,检测并揭示了次级共生菌沃尔巴克氏菌在中国蚜虫物种中的感染模式与特点。组织研制了中国首台吸虫塔,在中国12省市与中亚地区构建了吸虫塔监测网络,对小型迁飞性昆虫进行长期监测与防控预警。先后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348篇,其中在TREE、Cladistics、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Diversity and Distributions、Systematic Entomology等SCI期刊发表论文181篇;出版科学专著7部、科普专著2部。
雷富民:博士,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主要从事鸟类系统演化、谱系生物地理、特殊环境适应的比较基因组以及禽流感溯源与病源生态等方面研究。今后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探讨:鸟类特有化与多样性生物地理格局的形成与维持机制;鸟类谱系分化与新种形成机制;鸟类适应环境变化的比较基因组及适应性进化机制。发表论文、论著300余篇,其中Science、Lancet、National Science Review、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Ecology、Global Ecology and Biogeography等SCI源刊论文160篇。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进化与系统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鸟类学研究组组长。兼任国际鸟类学家联盟委员会主席,中国动物学会鸟类学分会理事长。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曾获第四届“郑作新鸟类科学青年奖”,“第九届青藏高原青年科技奖”,“第一届中国动物学会青年科技奖”。2009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4年被推选为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负责人,2015年被授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016年被授予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目前主持国家科技部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科学院先导专项课题以及领域前沿项目等。联合负责推动全球鸟类基因组重大研究(B10K)计划。
杨光:博士,南京师范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官网教授,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动物学会副理事长暨生物进化理论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理事、中国生态学会动物生态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 会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委员、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长,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 、Integrative Zoology、Frontiers in Ecology and Evolution、Scientific Reports编委等。动物学国家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长江中下游流域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获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首批“黄大年式教师团队”带头人、江苏省“333工程“第一层次等荣誉或人才称号。曾任南京师范大学学科建设处处长、太阳集团城娱8722官网院长,现为南京师范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围绕次生性水生适应的进化历史、驱动机制及濒危海洋哺乳动物的保护等开展了长期和系统的研究,在Nature Communications、Systematic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等国际著名或主流SCI刊物发表通讯作者论文约150篇。主持了包括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在内的各类项目超过50项。
邱强:博士,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西北工业大学生态环境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演化基因组学研究,以反刍动物为模型,通过多层次组学数据,大尺度跨物种阐释动物复杂性状的遗传基础,特别是有重大演化意义和飞跃的性状,最终通过功能实验验证组学分析结果,实现动物复杂性状的人工干预和调控,如:高原适应、极地适应、器官再生、肿瘤发生与抑制等。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含并列)在Science、Cell、Nature Genetics、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Science Advance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担任中国动物学会生物进化理论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遗传学会动物遗传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和陕西动物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秦岭生态智能化监测与保护重点实验室副主任。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部分研究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生命科学十大科技进展”。荣获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
詹帅:博士,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昆虫适应性进化研究,在昆虫的季节性适应、食性演化以及种群发生规律方面取得系列进展,研究成果先后发表在Cell、Nature、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Science Advances、Cell Reports、Cell Research、eLife等国际学术期刊,研究成果被Nature、Science等学术媒体正面评价和报道,文章他引近3000次。现任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组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上海市昆虫学会副理事长等。入选中国科学院基础原创类特聘核心岗位,先后承担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青年项目,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获中国科协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昆虫学会第七届青年科学技术奖。
胡义波:博士,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大熊猫、小熊猫、扭角羚、雪豹等濒危哺乳动物的保护遗传学、基因组学和适应性演化等相关研究, 在遗传多样性的时空格局和濒危历史,趋同演化、协同演化和染色体演化等科学问题上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相关论文以通讯/第一身份发表在PNAS、Science Advances、Genome Biology、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Molecular Ecology 等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并获得了国际同行和科学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资助(2023)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资助(2018),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排名第三,2019),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优秀会员(2020),中国动物学会长隆新星奖(2022)等荣誉称号。兼任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 , Conservation Biology , Integrative Zoology和兽类学报等国内外期刊编委。
吴东东:博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兼任昆明动物博物馆馆长。致力于灵长类进化遗传与发育研究工作,以灵长类为研究对象,基于大规模组学数据,多学科交叉研究探讨灵长类尤其是人类复杂性状的起源与进化遗传机制。作为发起人,牵头发起了国际灵长类基因组计划。部分成果入选2023年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第一完成人)。目前以通讯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2篇)、 Science Advances(3篇)、Nature Genetics、Nature Ecology and Evolution、Nature Communications(4篇)、PNAS等高水平SCI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联合基金、中科院先导B课题等等。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特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中科院卢嘉锡青年人才奖、中国动物学会长隆新星奖、云岭最美科技人等奖项。
宫磊:博士,东北师范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官网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东北师范大学太阳集团城娱8722官网院长。从事植物系统学和进化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在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Iowa Sate University)获得遗传学及生物信息学和计算生物学双博士学位。在博士和博士后研究期间,其主攻的研究方向为植物多倍体的进化方式及分子机制。宫磊教授从核质协同进化(Cytonuclear co-evolution)、miRNA(microRNA)和siRNA(small interfering RNA)的遗传改变等角度,深入系统的研究了棉属(Gossypium)、拟南芥(Arabidopsis)、花生(Arachis)、芸苔(Brassica)以及烟草(Nicotiana)等模式多倍体植物和作物的分子进化模式和遗传驱动机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学术成果。主持多项国家级项目,主讲《进化生物学》、《表观遗传学》等课程。
马飞:博士,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昆虫免疫与发育、生物大数据与网络生物学等研究。在Nucleic Acids Research、Molecular Biology and Evolution、Environment international、Briefings in Bioinformatics、PLOS Genetics、Bioinformatics、Cellular and Molecular Life Science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等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兼任中国昆虫学会昆虫生理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委会委员、江苏省动物学会理事、江苏省生物信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已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863计划专题以及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10余项。已申请国家发明 。